人民政协报 | 周儒欣:北斗指引征途
“未来有多大,
这取决于你想象力的边界。”
2018年,开启全球组网新时代的“北斗三号”导航卫星将迎来18颗左右的卫星发射任务,这距2000年我国“北斗一号”第一颗卫星发射升空,正好过去了18年。
与北斗导航系统一样18岁的,还有周儒欣的“北斗事业”。周儒欣想得到也想不到:2000年尚在脑海里紧张盘旋的一个设想,18年后已落地铺展为庞大坚实的产业图景。
遥远的北斗导航卫星,刷新了关于空间与时间的信息,见证了北斗产业的羽翼丰满,也延展了周儒欣的想象力边界,指引着他此后的征途。
推动北斗向民用开放
2000年的7月,当年即将发射的“北斗一号”第一颗和第二颗卫星相关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中国很快将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导航卫星的国家,这对我国国防、经济等各方面意义非凡。
当时的北京,暑气正盛。周儒欣在一个机关大院里,半个多小时来回踱步,一圈又一圈。他把打电话给主管北斗的领导要说的话,想了一遍又一遍。
那一刻,他的跃跃欲试,他的紧张期待,皆出自一份决心:干一番事业,推广北斗应用。
周儒欣简明向主管领导汇报了北斗应用推广的想法,列举了美国和俄罗斯对待各自卫星导航系统在民用政策上的不同而导致的天壤之别的结果……他期待能得到认可,害怕如果不成功,此前数年努力将付诸东流。
“没想到领导答应,另找时间组织专家团队听我的详细汇报!”
这次汇报的关于推广北斗导航卫星应用的想法,不是周儒欣一次拍脑门之举。他已经持续关注、研究卫星导航数年。
上世纪90年代初,还在军队的周儒欣参与了《海湾战争最终研究报告》一整套书的翻译工作,也参与了海湾战争军事武器及先进技术的研究。周儒欣以最直接的方式,认识到了导航系统在军事工业中的重要性。
1997年去往美国的一次考察,更加深了周儒欣对定位导航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那年年初,美国高通公司意欲在中国推广OmniTRACS(运输车船跟踪业务),后来与周儒欣做总经理的军办企业接洽,决定合作发展OmniTRACS系统在中国市场的应用。
为经营好这项业务,周儒欣组建了小团队,还做了一个决定:去看看美国的卫星导航应用公司究竟是如何运作、如何发展的。
1997年10月,周儒欣带领着包括清华大学多年致力研究GPS的过静珺教授等在内的4人团队,到美国考察。到了美国,他们把几乎所有的GPS公司看了个遍。
最后一站是去位于加州圣迭戈的高通公司总部,参观OminiTRACS的相关运营部门和产品。
OminiTRACS采用双星定位技术,用两颗同步轨道卫星定位,兼有通信功能,解决了长途运输货车船的远程监管跟踪问题,极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如货车行驶在什么地方、车上的油量有多少等数据,都可以通过系统传输。
OminiTRACS强大的盈利能力和与当时我国正在致力建设的“北斗一号”系统的相似工作原理,让整个考察团激动万分。那一天,大家彻夜未眠:“北斗一号”系统也大有应用前途!
回国之后,周儒欣便开始密切关注“北斗一号”,并积极筹划联系切入“北斗一号”各项工作。他当时就给国防科工委的领导写了一份报告,提出建立“北斗一号”应用推广中心。当时,这无非是周儒欣的投石之举,他想探讨北斗系统应用推广的可行性。他也知道,推动北斗向民用开放并真正切入北斗系统应用,将注定是个漫长艰辛的过程。
重要的是“有什么样的事业”
1997年去美国考察时,周儒欣已经历创业艰辛,因此特别在意节俭。
那次4人美国行,为了节省开支,选择了住在寒酸的汽车旅馆。而在美国方面,接待事关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大事业”的商务考察,却没有丝毫怠慢———甚至派出了加长林肯去接机。
加长林肯将四人送到了汽车旅馆,这样的画面,周儒欣如今想起来也忍俊不禁,“早知道人家这么重视,就豁出去了。住好一点,也让人家看得起咱们嘛。”
话虽如此,他也明白,人家看重中国考察团的,并不是住什么酒店,而是你在中国,有什么样的事业。而且即便再来一遍,周儒欣也并不见得会去住更好的酒店,当时的他,太知道打拼创业的苦与难了———
1993年5月,国防科工委决定,借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东风,发挥科工委空间科技优势,加大力度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这样的背景下,为叶正大将军当秘书的周儒欣也正面临新选择,老领导即将转任全国人大常委,他必须要想一想新的工作打算了。
在叶将军看来,周儒欣内向质朴,距离通常意义上的商人形象甚远,所以起初只是建议他留在军队。他也没有想到,周儒欣骨子里一直有股强烈冲动,要去“干一番大事”!
1994年,周儒欣找来两位相熟伙伴,三个人租了一间小屋,便做起军办企业京惠达,并设想着从卫星定位系统中谋求生机。时任国防科工委企业管理局局长的赵庆瑞曾回忆说,“企业局名义上是管着公司,但没有给过一份资助,周儒欣能把这摊子事情干起来,可谓是白手起家,确实不容易。”
当时的周儒欣想着,一定要做出点业绩,向大家证明自己下海没错。但初入商海,他就结结实实呛了几口水。
据一些创业元老们回忆,那个阶段,为每个月按时给大家发工资,周儒欣整天就想着怎么能赚到钱,连批发这样的活儿也干过。
一次在领导引荐下,周儒欣与一家台湾公司合作,做起了发动机清洗剂的代理业务。他决定在国防科工委汽车修理厂举办一次汽车发动机的清洗演示活动。这种新颖的品牌推广方式,得到了领导大力支持,也吸引了众多用户单位参加。
然而,周儒欣万万没想到,台湾厂家迟迟没有把演示要用的发动机清洗剂送到北京。活动举办箭在弦上,万般无奈,周儒欣联系了另一家发动机清洗剂代理公司,只身一人骑着三轮车,将大罐清洗剂样品从北京南站运回位于北三环的公司,又扛上了四楼办公室……
其实1994年成立以来,真正能让公司“维持生计”的业务,是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业务。当年,公司董事长从国防科工委拿到一笔某基地13台微机及配件的单子,能赚到10万元,对公司来说,这就是久旱逢甘霖。
配送货物过程中,为给计算机配置电源接线板,周儒欣和副总经理迟家升两人冒雨,在还是一排排小平房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挨家挨户询价,整整花了一上午时间,从10元一个接线板询到最后的7.5元一个,几十个接线板算下来,差不多节省了100元。
相信知识和文明的力量
创业路并不平顺,周儒欣还是表达了“没有后悔过”的意思。他没有犹疑懊丧,就像当年毅然决定考大学、参军的经历一样,他始终保有一种昂扬。
若要为这份昂扬找到一点源头线索,那大抵可以回溯到周儒欣小时候。
在河北沧州地区一个普通的农村出生成长,周儒欣眼见最多并至今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画面是,昏黄煤油灯下,母亲眼神毫无倦意,一针一线为孩子们缝制衣裳。
见证母亲的辛劳,周儒欣内心触动,他体会得到母亲的辛苦,更想着能凭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好的生活,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怎么去创造?周儒欣父亲告诉他,要靠知识和文明。
凡是能够识文断字的农民,往往会有种朴素认知:文化很重要,期望着孩子能跳出农门。周儒欣的父亲就是村里鲜有读书读到了中学的“文化人”,不曾对孩子们讲什么大道理,却常常向他们灌输:“看看人家县城里的小孩多干净、多文明。”过年的时候,父亲还会召集周儒欣兄弟们比试“才艺”……
这也成为了周儒欣获得的最早关于“文明”和“文化”的教育。也是自此,他在心里,种下了渴望求知的种子。
从小就靠着出色的学习成绩在同学们中间树立威望,当了班长。头脑聪慧灵活且要强,干农活、打乒乓球都要争个第一……读中学时,政治老师杨荣清觉得周儒欣是个好苗子,还特意为他请来一位优秀的数学老师,放学后为他“开小灶”补习,做系统的数学训练。
补习的效果出人意料“很强大”。周儒欣很快就从学校的乒乓球尖子变身为数学尖子,代表学校参加沧州数学竞赛获了大奖,还上了《沧州日报》。村民纷纷向周父“道贺”:这回你家娃娃可不愁找对象啦!
在后来的高考中,周儒欣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南开大学数学系———这既是他对补习老师的敬重,也是当时自身的兴趣方向。
在大学的成绩仍然非常优秀,但周儒欣对纯理论研究却始终有一种隐隐的不满足,在他的观念中,“学以致用”是读书的终极目标。他慢慢开始思考,怎么样才能更大概率更高效地创造社会价值?
大学期间,周儒欣的父亲还时常会写信过来,叮嘱儿子好好读书。每次信的末尾,也都会加上一句:“好好学习,将来努力工作报效国家,不要忘记共产党,不要忘记邓小平。”
很快,他便有了一次“报效国家”的机会———本科毕业后,去到研究载人航天的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工作。听说军队里什么都有,实诚的周儒欣,就只穿了一身衣服,拿了一床褥子,便奔赴了部队……
在航医所期间,周儒欣仍会常常想起父亲的话,也自始至终没有忘记“知识的力量”。期间,他还如愿考上了南开大学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系读研究生。这一次,他选择了“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作为研究方向。
这样的学业知识背景,也让周儒欣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科研创新思路,具备了多种技术的知识体系……
1981年,国防科工委正为叶正大将军寻觅秘书。打探过程中,两位同志不约而同推选了周儒欣。而叶将军也只是看了一下简历,便“就是他了”——一次意外的“选拔”,周儒欣被调到国防科工委,做了叶将军的秘书。一次人生转折,也悄然酝酿。
光明正大“走后门”
叶正大将军是叶挺将军的长子,既是将门虎子,也是中国航空航天工业领袖级的专家。
在叶正大将军身边工作,周儒欣有机会接触到了当时最高精尖的军工科技,也曾参与了多次重大的战略分析与决策,这使得他在审视与分析问题上更为宏观,也逐渐形成了统领全局的体系化思维。
对周儒欣来说,叶将军与其说是行政上级,不如说更像一位人生导师。“导师”对周儒欣,也有一份期望,“他考虑问题周密,一步一个脚印。爱学习,肯动脑子。节假日都在学习,从不间断……我认为按照他的能力水平和表现,继续在军队工作也是大有前途。”
周儒欣对叶将军,是由衷的钦佩和敬重。但在个人选择上,周儒欣还是果决选择了“追随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1994年从商,1999年转业,周儒欣纵有强烈不舍,却从没有遗憾。而叶将军也在理解他的产业报国理想后,给予了支持和帮助。
2000年北斗星通公司设立的同时,周儒欣向北斗主管部门领导汇报了“北斗一号”对民用开放和建立“北斗一号信息服务系统”的构想,并为此争取资金早日立项。几位领导一致认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但项目能否交给北斗星通来做,谁也不敢打包票,“这事太大了,必须向更高层汇报。”
当秘书几年,周儒欣认识一些更高层的领导,但仍然害怕“直接找他们,被拒绝就彻底没希望了”。周儒欣整整琢磨了半个月,还是决定,先去找叶将军。
但这种“走后门”的事,以前周儒欣干不出来。但这次是为了“北斗一号信息服务系统”立项,周儒欣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去。
去之前,周儒欣想到了最坏的结果,“如果叶将军说不干,我立马打道回府。”不过,结局并不是不好的那个:
“你这不是明摆着走后门儿吗?都知道你给我当过秘书。”
“我特别想做这件事,您也最了解我,我肯定不是走后门的人,就是想干事。”
“这事我不好去说!”
“首长能不能请您听我把话说完?如果我讲完了,您认为没有道理,您批评我,我一定服从。”
“那你说吧。”周儒欣言辞恳切,叶将军点了头。
周儒欣向叶将军陈述了美国和俄罗斯的不同政策对比了不同结果,也表达了决心,“如果北斗不对民用开放,结果就是死路一条。我们必须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解决应用问题,必须有人去推动这件事,我乐意做这个。”
被周儒欣“逼”到墙边的叶将军,最后还是答应了。“我可以试着去跟主管领导说一下这件事,至于他们同不同意,我就不敢保证了。”
……对话结束,周儒欣激动无比。后来,也就有了那次踱步半小时后向主管领导的电话汇报。
实现一份“梦想宣言
2000年的中关村,一片创业沃土。经过多年军队历练、技术钻研、商业实战的周儒欣,已经对北斗系统的宏观大势和微观动态洞若观火,坚定了以导航定位事业为终生事业的信念。当年9月25日,北斗星通公司也像一叶扁舟,驶入中关村的创业热潮中。
创立之初,周儒欣与合作伙伴李建辉两个人一共凑了60万元,作为新公司的注册资本。与此同时,他还做了一个近5万字的商业计划书,在规划中,搭建一条完善的基于北斗的导航服务体系需要花费两年时间,前期一共需要投入5000万元。60万去搏5000万的生意,与其说这是一份计划书,倒不如说是周儒欣的一份“梦想宣言”。
5000万从哪里来?加快外融资步伐找到“金主”并非易事,如何向人解释导航?解释北斗?业界也对北斗产业疑虑重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产业化是两回事,万一以后没有市场,靠什么生存?”“美国GPS在中国市场已经被广泛应用,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化哪天才能看得见?”
看好北斗的人并不多,周儒欣的决心却始终没有动摇。幸运的是,2000年到2002年,北斗星通的代理业务飞速发展,为后来北斗的民用开发和推广打下了基础。
2004年,北斗正式向民用开放,北斗星通终于拿到了“‘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分理服务的第一块牌照———001号。然而,北斗作为一个刚诞生不久的导航系统,其民用推广依然充满艰难险阻,直到2006年,北斗星通才真正做成第一单具备市场意义的北斗业务。
也是在2006年,北斗星通的上市事宜,也有了重大突破。“你们的题材非常好,北斗星通如果上市了,就是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第一股。”当时深交所市场推广部一位负责人的话,让周儒欣“动了心”。
2007年3月5日,北斗星通启动上市,3月29日就是递交材料的日子。周儒欣带头在宾馆住了20多天,日夜奋战。3月27日,团队就把所需材料准备好了。整个团队情绪激动,提议当天就把材料报送证监会,但周儒欣没同意,“说好3月29日就是3月29日,剩下这2天时间,大家做什么?挑错别字!”
这种奋战精神和无休模式,使得北斗星通的申报材料在7月9日证监会的审核中全票通过,创造了“百日过会”的行业奇迹。回想当时的情景,团队成员全是“累得脸都绿了”的记忆,“坚韧和务实,就是北斗的精神内核。”
“诚实人”的产业报国心
然而,上市成功并不意味着一家公司的成功。此后的北斗星通,还将面临着第二次创业的挑战。周儒欣提醒还徜徉在“成功喜悦”中的公司员工,不要忘了“北斗梦”。
2007年开始,有了资源可以调配的周儒欣,带领企业着力转型升级、人才引进,开拓北斗装备和芯片业务。通过转型升级,北斗星通自主创新产品与服务已经逐步成为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截至2014年年底,北斗星通已获得161项软件著作权、110项技术专利,形成了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在北斗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规模上,领先于同行业。
随着公司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的实施,北斗星通也展开了一系列的公司设立及并购活动。“公司已进入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发展的新阶段。”
与企业效益一同孕育的,还有周儒欣对于北京市海淀区信息产业发展的信心,对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思考,而这些也是他成为海淀区政协委员之后建言的重点。“当委员不是随随便便建议。我不说不了解的东西,也不说不现实的东西。”2018年海淀区两会召开在即,周儒欣以北斗产业应用为例,做了一些关于海淀区信息产业发展的研究,今年的思考与建议,也将围绕这项主题展开。
周儒欣就如他和所有员工胸前工牌上写的字一样,“诚实人”。这是周儒欣为企业定下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他对自己和每一位员工的要求———2007年,在农业部南海局项目中,设备出了问题,周儒欣毫不犹豫要求全部更换,即便这一更换意味着公司的现金流要面临一次不小的压力……
即便业内的竞争对手也不得不承认,从北斗星通走出去的员工,能力不一定最强,但人品绝对值得信赖。在周儒欣看来,北斗星通强调的“诚信”,也正与军队强调的坐言起行、言行一致一脉相承。
同样一脉相承的,还有周儒欣参军时“报效国家”的初心。
“对一个企业来说,要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要站在国家和民族安全的角度做一些事……”在不同场合、不同主题发言中,周儒欣也屡次表达了同样的信念,怀揣着一刻产业报国的赤子心,北斗星通也探索出了一条利用专业能力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新型公益途径。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灾区交通和通讯完全中断。第2天,北斗小分队急进汶川,他们携带的1000多台“北斗一号”终端机,实现了各点位之间、点位与抗震救灾指挥部之间的直线联络。来自震区的第一幅画面,第一个声音,通过北斗传了出来,并通过广播电视传入千家万户……北斗星通在抗震救灾中的优异表现,也得到了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和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的高度评价……
2017年11月5日,举世瞩目的“北斗三号”卫星开启全球组网序幕,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箭双星”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谈及“北斗三号”对于整个行业的影响,周儒欣认为,最重要的是“国际化、全球化”。更全面精准的卫星信号,将促进北斗产业和北斗星通,走向更大的国际舞台。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序幕的拉开,北斗产业也正踏上更为壮阔的征途。周儒欣和他的事业,也在北斗卫星的数万公里之外,努力找准位置、奋力前行,“未来有多大,这取决于你想象力的边界。”
转载自人民政协报2018-01-09期07版,详见阅读原文
近期精彩回顾